256
關燈
小
中
大
256
禦書司成立時間不長,根基尚淺,為了擴充書庫,替獨苗白十三郎鋪青雲路,唐國第一藏書世家隴西白氏幾乎是傾盡全力,無償獻書、獻冊、獻畫,甚至將壓箱底的國朝實錄抄本和本家日雜錄抄本也一並貢獻了。
白家主說得冠冕堂皇:普學於天下,乃我輩之天職,隴西白氏當仁不讓,義不容辭!
聖人對隴西白氏的義舉大為讚賞,對白氏捐贈書籍錄冊甚是重視,特別建了十二所藏書庫,以十二地支命名排序。
玄德二十五年至玄昌元年的日雜錄藏在卯字庫,放眼望去,閣架高聳如林,軸書堆砌如山石,陳年書牘的黴味兒直沖腦門,淩芝顏打了個結結實實的大噴嚏。
白汝儀舉著燭燈,額頭滲出汗來,“日雜錄送到禦書司剛剛四個月,還未來得及整理,只是簡單按照年份堆在了架子上,這查閱起來——”
後半句話實在說不出口:查起來要命啊!
淩芝顏嘆了口氣,從懷裏掏出兩個拳頭大小的夜明珠,還配了玉石底座,遞給白汝儀一個,“查吧!”
白汝儀眼睛瞪得溜圓,“還有我的份兒?”
“林娘子說,案牘庫防火安全第一,莫要用火燭,這是北海夜明珠,光線明亮不傷眼,最適合長時間查閱案牘。”淩芝顏舉起燈托,“就從玄德二十七年開始吧——”
說了半晌,不見回話,扭頭一看,白汝儀眼中淚光瑩瑩,怔怔望著手中的夜明珠,白玉般的容顏散發出一股子淒涼氣息。
淩芝顏突然想起凈門弟子送信時帶來的八卦,這位書呆子曾在三禾書院給林隨安送過定情詩——當然被拒絕了——回到東都後,日日以淚洗面,頹唐了好一陣。
淩芝顏原本只當笑話聽,白汝儀和林娘子根本沒見過幾面,怎麽就突然情根深種了?
可如今瞧白汝儀這情態,傳言不虛啊!
“嗯咳!”淩芝顏提醒,“白十三郎,請帶路。”
白汝儀點頭,收起情緒,領著淩芝顏在書庫中左轉右轉,到了最北側的閣架前,閣架上掛著木牌,寫著“玄德二十七年”,正是三十二年前,上面排擺著密密麻麻的卷軸,起碼有好幾百卷,時間順序全部混亂,只能一卷一卷挨個找。
事已至此,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幹。
淩芝顏和白汝儀擺好桌案坐塌,擺上夜明珠,開始拆閱日雜錄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要瘋掉。
隴西白氏不愧是赫赫有名的詩書世家,堪為唐國“記小賬”第一名,日雜錄中的內容包羅萬千,事無巨細,啥都要記一筆。
日常起居自不用說,幾時起床(穿了什麽衣裳、什麽鞋襪,束了什麽發帶),幾時幹飯(飯菜品類,碗碟幾個,筷子什麽花紋),幾時喝茶(烹茶的茶具和時間),幾時讀書(讀了幾本書、書名是什麽、寫了幾篇讀後感、用的什麽筆、什麽墨、什麽紙,寫了多少字),幾日入睡(睡前熏了什麽香、泡腳的時間、泡腳時讀了什麽書,被子是否曬過)……嘰裏呱啦嘰裏呱啦……
無人來訪還則罷了,若有人上門求學,還要記錄誰人來訪,來了多少人,待了多久,辯學辨理的內容、主題思想、是否有結論,是否約了改日再辨等等,而且這幫書呆子老學究,往往一辯就是好幾個時辰,隨隨便便就能寫一大卷。
更恐怖的是,這個時間段日雜錄的主角是白氏上任家主白皓君,在白氏是個異類,不僅是個話癆,還喜歡湊熱鬧,誰家有個婚喪嫁娶他都要去湊一腳,隔三差五就出門溜達游學,途中記錄了不少游記雜文和道聽途說的風月八卦,居然還是東都城紅俏坊的常客,也多虧了此人不懈努力為白氏開枝散葉,這書呆子的家族總算沒絕了後,也算白氏一大功臣。
淩芝顏才看了十幾天的內容,已有發際線後退的不祥預感,心道若是花四郎在就好了,效率起碼能提高三倍。
好在白汝儀常年泡在書庫裏,閱讀速度也不慢,淩司直也在案牘庫練就了一身速讀的功夫,二人同心合力,從黃昏看到淩晨,終於發現了線索。
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廿八這一天的日雜錄上,出現了弈城的消息。
【申初一刻,午憩畢,收老友急信,稱弈城城危,恐有變,望近日居宅莫出。】
“我記得弈城大捷是在年末,盧侍郎所說的弈城大殤在一個月前,日子對的上。”淩芝顏大喜,“就是這段時間。”
“白某剛看過之前日雜錄,”白汝儀翻出一卷展開,“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初三,前家主游學至東都,暫居友人家中,本來只是打算小住幾日,不料聖人舊疾覆發,病重,前家主心中憂慮,便繼續住了下來。”
淩芝顏:“武靈高祖龍禦歸天是玄德二十八年四月。”
白汝儀點頭,“還有不到半年。”
“前白家主的友人是——”淩芝顏飛快翻閱前面的日雜錄,“有了,這裏寫著,為友人提了一幅字,贈:真如。‘真如’應該是這位友人的‘字’。”
白汝儀眼睛一亮,“仲琴,字真如,號明月散人,白氏祖宅留有此人的畫,此人是平樂公主的駙馬。”
平樂公主,五靈高祖最受寵的女兒,也是當今聖人的姑姑,按年紀算,當時的平樂公主和駙馬仲琴都已過六旬。
這個發現甚是驚喜,這就意味著白家主能從駙馬仲琴那裏得到許多第一手消息。
淩芝顏和白汝儀立即將附近的卷軸全都搬了出來,一卷一卷細細查閱,瑣碎的日常記錄越來越少,弈城和宮城的消息越來越多,很快就占據了日雜錄的主要位置。
【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廿九,友人被急召入禁宮,一夜未歸,心焦如焚。】
【十月三十,子時三刻,城門突開,八百裏加急軍報入長廈門,傳令聲響徹長街。】
【冬月初一酉初一刻,友人從禁宮傳信,稱聖人病重,皇後急召三皇子、貴妃姜氏入殿侍疾,東宮太子巡廣都城尚未歸,友人伴聖人左右,不得歸。】
【冬月初二,朝會停。友人未歸。無心讀書。】
【冬月初三,西市采購,從西域商人閑談中得知,弈城危,圖讚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。歸家途中,見百姓人心惶惶,心中悲切。】
【冬月初四,宮城閉,友人消息盡無。】
【冬月初五,朝會停,宮城閉。無信。】
【冬月初六卯時,弈城八百裏軍報二次入城,百姓惶恐。】
【冬月初七,西市遇藩人,驚聞弈城傷亡無數,後援不至,秦家軍孤守弈城,血染城河,駭人聽聞,堪為國殤。嗚呼哀哉!】
之後幾日的日雜錄不知道被塞到了的那個犄角旮旯,沒找到,淩芝顏和白汝儀翻了半天,總算找到了玄德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的日雜錄。
【冬月十五,西市關市,南市關市,北市關市,百姓無要事者,不得離坊。】
【冬月十六,朝會停,宮城閉。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七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八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九,無信。】
淩芝顏和白汝儀不知不覺屏住了呼吸,他二人皆出身世家大族,此時已經猜到了部分事實。
聖人病重,邊城失守,內憂外患之時,東宮太子卻無法及時歸來,唯有皇後、三皇子和貴妃在宮城之中。皇後來自乾州姜氏,貴妃則是太原姜氏女,兩姜氏在朝堂之上的勢力幾乎不相上下,當年的唐國,正處在最危急的時刻。
【冬月十七,弈城八百裏軍報五次入城,驛馬蹄聲震撼夜空,星辰俱碎。朝會已停十日,皇城閉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九戌時,東都所有城門閉鎖,坊門封。入夜,皇城突暴火光,坊外殺聲震天,兵戈馬蹄不絕於耳。憂心惶惶,一夜無眠。】
【冬月廿日,曙光新生之時,應天樓報曉晨鼓響徹天地,坊門開。皇城重開,朝會啟,太子歸,東宮監國。】
【冬月廿一日,東宮詔令青州萬氏馳援弈城,西市、北市、南市開市,百姓鼓舞,如年節欣喜。】
【冬月廿二日,友人來信,稱朝中已定,勿憂。】
雖然只有寥寥數字,但淩芝顏和白汝儀仿佛身臨其境,置身於那驚心動魄的時光裏,如今見到朝堂大定,不由同時松了口氣。
之後的日雜錄又恢覆了往日的話癆風格,起床、用膳、喝茶、逛街、購物,日子過得挺滋潤,二人查閱的日雜錄速度越來越快,過去的時光在手下迅速流逝,很快,就到了第二年的二月。
【二月初五,友人來訪,甚喜,同飲滿碧酒十壇。入夜,友人酒醉,突然痛哭流涕,醉言醉語中聽聞一驚天大案,大駭。】
淩芝顏心都吊起來了,飛快往後翻,之後的日雜錄居然再無關於此案的記錄。
“且慢且慢且慢,待白某想想——”白汝儀團團亂轉,“前白家主喝醉酒就喜歡吟詩作賦,尤擅賦文,這些賦文繁雜字多,不會在日雜錄中,而是收在《皓清詞錄》中,《皓清詞錄》應該在酉字庫!”
二人端著夜明珠,急急忙忙沖到了酉字庫,尋到《皓清詞錄》的閣架,好家夥,這詞錄居然也有六十卷,淩芝顏和白汝儀只能繼續硬著頭皮翻找,這一次只用了半個時辰,就找到了這篇《祭千秋賦》,洋洋灑灑六百多字,字墨豪放,情神悲憤。
淩芝顏無心欣賞文筆,目光飛快在文賦中搜尋線索。
【天降武曲,國之良將,千秋破軍……叛國之罪……荒之大謬……嗚呼……六安徐氏,國之碩鼠,貪婪可怖,軍器腐朽……縱百死,其罪難滅……國之棟梁,慘遭國鼠荼毒,何其冤枉……秦氏英烈,孤城守國,巢傾卵覆,山河同悲,天地慟哭……賊臣惡匪,蟾蠹呱呱,證詞汙穢……竟稱親眼目見良將奔敵,棄厭國土,拋棄家軍,啖之狗屎,放之驢屁(此處省略罵人詞匯百字)……嗚呼哀哉!嗚呼哀哉!】
白汝儀邊看邊記,淩芝顏時不時順出要點,很快就將案情脈絡梳理了出來。
“此案的關鍵證據有兩個,第一,六安徐氏。”淩芝顏指著抄錄道,“六安徐氏負責制造軍器,卻貪墨軍器維護修理費,致使軍器年久失修,是弈城大殤的一大誘因。”
白汝儀:“而且這六安徐氏還將這貪墨軍費的罪名扣在了太原秦氏的頭上。”
淩芝顏:“第二項證據,是弈城守將——也就是秦家軍的主帥秦南音投敵,且有目擊證人親眼看到她投敵——前白家主罵了一百多字,顯然他的證詞才是決定性證據。”
“這太離譜了,哪有自己單槍匹馬去投敵,將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兄弟留下禦敵的?”白汝儀道,“而且適才我讀到幾卷玄德二十八年的日雜錄,再沒有任何關於秦將軍的記載,難道——從弈城大捷之後,秦南音就失蹤了?”
淩芝顏想了想,“不對,秦南音領兵如神,武藝超群,若有她坐鎮弈城,弈城當不至於陷入如此苦戰,所以在弈城大殤——也就是在玄德十月之前,秦南音已經不在弈城了,方才被圖讚國鉆了空子。”
白汝儀:“她去了何處?”
淩芝顏皺眉半晌,搖了搖頭,“最可疑的是這個目擊證人,此人到底是誰?為何憑他的證詞就能定太原秦氏的罪?”
白汝儀盯著賦詞,“賊臣惡匪,蟾蠹呱呱,證詞汙穢……前家主也真是的,除了罵人的話就不能寫點正經的東西嗎?”
淩芝顏嘆了口氣,“不管怎樣,總算確認了六安徐氏與叛國案有關,先順著這條線往下查,錯不了。”
白汝儀又翻了翻《皓清詞錄》,翻到了一篇奇怪的小作,“這是什麽?”
淩芝顏皺眉瞅了半晌,“平仄有些怪,不像是白家主的手筆,倒像是一首野詞山歌。”
白汝儀:“白某倒覺得更像是——軍歌——”
二人正說著,一名侍從匆匆來報,說一名叫明庶的長隨求見的大理寺司直。
明庶跑得氣喘籲籲,遞上了一封信函,“這是鑒書堂剛剛送來的。”
鑒書堂是大理寺新設的專門鑒證筆跡的機構,成立不到一年,只有兩個鑒證技術顧問,都是從民間聘請的文書名家,名氣大,脾氣也大,平日裏都是被人求著辦事的,效率奇低無比,淩芝顏等了快五日,總算等來了結果。
鑒定書上的字跡豪放風流,甚是不羈。
【軍器圖卷簽名與試卷筆跡筆痕鑒比完畢,是同一人。】
小劇場
林隨安:“這夜明珠明明是你送的,為何要說是我送的?”
花一棠:“若說是我送的,白十三郎定然不肯用,萬一看壞了眼睛,隴西白氏豈不是要找花某的麻煩?”
林隨安失笑:“白汝儀又不是你,怎麽可能那麽小肚雞腸?”
花一棠嘆了口氣,“你不懂,男人的妒忌之心啊,很是可怕呢!”
林隨安:“……”
我信了你的邪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禦書司成立時間不長,根基尚淺,為了擴充書庫,替獨苗白十三郎鋪青雲路,唐國第一藏書世家隴西白氏幾乎是傾盡全力,無償獻書、獻冊、獻畫,甚至將壓箱底的國朝實錄抄本和本家日雜錄抄本也一並貢獻了。
白家主說得冠冕堂皇:普學於天下,乃我輩之天職,隴西白氏當仁不讓,義不容辭!
聖人對隴西白氏的義舉大為讚賞,對白氏捐贈書籍錄冊甚是重視,特別建了十二所藏書庫,以十二地支命名排序。
玄德二十五年至玄昌元年的日雜錄藏在卯字庫,放眼望去,閣架高聳如林,軸書堆砌如山石,陳年書牘的黴味兒直沖腦門,淩芝顏打了個結結實實的大噴嚏。
白汝儀舉著燭燈,額頭滲出汗來,“日雜錄送到禦書司剛剛四個月,還未來得及整理,只是簡單按照年份堆在了架子上,這查閱起來——”
後半句話實在說不出口:查起來要命啊!
淩芝顏嘆了口氣,從懷裏掏出兩個拳頭大小的夜明珠,還配了玉石底座,遞給白汝儀一個,“查吧!”
白汝儀眼睛瞪得溜圓,“還有我的份兒?”
“林娘子說,案牘庫防火安全第一,莫要用火燭,這是北海夜明珠,光線明亮不傷眼,最適合長時間查閱案牘。”淩芝顏舉起燈托,“就從玄德二十七年開始吧——”
說了半晌,不見回話,扭頭一看,白汝儀眼中淚光瑩瑩,怔怔望著手中的夜明珠,白玉般的容顏散發出一股子淒涼氣息。
淩芝顏突然想起凈門弟子送信時帶來的八卦,這位書呆子曾在三禾書院給林隨安送過定情詩——當然被拒絕了——回到東都後,日日以淚洗面,頹唐了好一陣。
淩芝顏原本只當笑話聽,白汝儀和林娘子根本沒見過幾面,怎麽就突然情根深種了?
可如今瞧白汝儀這情態,傳言不虛啊!
“嗯咳!”淩芝顏提醒,“白十三郎,請帶路。”
白汝儀點頭,收起情緒,領著淩芝顏在書庫中左轉右轉,到了最北側的閣架前,閣架上掛著木牌,寫著“玄德二十七年”,正是三十二年前,上面排擺著密密麻麻的卷軸,起碼有好幾百卷,時間順序全部混亂,只能一卷一卷挨個找。
事已至此,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幹。
淩芝顏和白汝儀擺好桌案坐塌,擺上夜明珠,開始拆閱日雜錄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要瘋掉。
隴西白氏不愧是赫赫有名的詩書世家,堪為唐國“記小賬”第一名,日雜錄中的內容包羅萬千,事無巨細,啥都要記一筆。
日常起居自不用說,幾時起床(穿了什麽衣裳、什麽鞋襪,束了什麽發帶),幾時幹飯(飯菜品類,碗碟幾個,筷子什麽花紋),幾時喝茶(烹茶的茶具和時間),幾時讀書(讀了幾本書、書名是什麽、寫了幾篇讀後感、用的什麽筆、什麽墨、什麽紙,寫了多少字),幾日入睡(睡前熏了什麽香、泡腳的時間、泡腳時讀了什麽書,被子是否曬過)……嘰裏呱啦嘰裏呱啦……
無人來訪還則罷了,若有人上門求學,還要記錄誰人來訪,來了多少人,待了多久,辯學辨理的內容、主題思想、是否有結論,是否約了改日再辨等等,而且這幫書呆子老學究,往往一辯就是好幾個時辰,隨隨便便就能寫一大卷。
更恐怖的是,這個時間段日雜錄的主角是白氏上任家主白皓君,在白氏是個異類,不僅是個話癆,還喜歡湊熱鬧,誰家有個婚喪嫁娶他都要去湊一腳,隔三差五就出門溜達游學,途中記錄了不少游記雜文和道聽途說的風月八卦,居然還是東都城紅俏坊的常客,也多虧了此人不懈努力為白氏開枝散葉,這書呆子的家族總算沒絕了後,也算白氏一大功臣。
淩芝顏才看了十幾天的內容,已有發際線後退的不祥預感,心道若是花四郎在就好了,效率起碼能提高三倍。
好在白汝儀常年泡在書庫裏,閱讀速度也不慢,淩司直也在案牘庫練就了一身速讀的功夫,二人同心合力,從黃昏看到淩晨,終於發現了線索。
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廿八這一天的日雜錄上,出現了弈城的消息。
【申初一刻,午憩畢,收老友急信,稱弈城城危,恐有變,望近日居宅莫出。】
“我記得弈城大捷是在年末,盧侍郎所說的弈城大殤在一個月前,日子對的上。”淩芝顏大喜,“就是這段時間。”
“白某剛看過之前日雜錄,”白汝儀翻出一卷展開,“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初三,前家主游學至東都,暫居友人家中,本來只是打算小住幾日,不料聖人舊疾覆發,病重,前家主心中憂慮,便繼續住了下來。”
淩芝顏:“武靈高祖龍禦歸天是玄德二十八年四月。”
白汝儀點頭,“還有不到半年。”
“前白家主的友人是——”淩芝顏飛快翻閱前面的日雜錄,“有了,這裏寫著,為友人提了一幅字,贈:真如。‘真如’應該是這位友人的‘字’。”
白汝儀眼睛一亮,“仲琴,字真如,號明月散人,白氏祖宅留有此人的畫,此人是平樂公主的駙馬。”
平樂公主,五靈高祖最受寵的女兒,也是當今聖人的姑姑,按年紀算,當時的平樂公主和駙馬仲琴都已過六旬。
這個發現甚是驚喜,這就意味著白家主能從駙馬仲琴那裏得到許多第一手消息。
淩芝顏和白汝儀立即將附近的卷軸全都搬了出來,一卷一卷細細查閱,瑣碎的日常記錄越來越少,弈城和宮城的消息越來越多,很快就占據了日雜錄的主要位置。
【玄德二十七年十月廿九,友人被急召入禁宮,一夜未歸,心焦如焚。】
【十月三十,子時三刻,城門突開,八百裏加急軍報入長廈門,傳令聲響徹長街。】
【冬月初一酉初一刻,友人從禁宮傳信,稱聖人病重,皇後急召三皇子、貴妃姜氏入殿侍疾,東宮太子巡廣都城尚未歸,友人伴聖人左右,不得歸。】
【冬月初二,朝會停。友人未歸。無心讀書。】
【冬月初三,西市采購,從西域商人閑談中得知,弈城危,圖讚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。歸家途中,見百姓人心惶惶,心中悲切。】
【冬月初四,宮城閉,友人消息盡無。】
【冬月初五,朝會停,宮城閉。無信。】
【冬月初六卯時,弈城八百裏軍報二次入城,百姓惶恐。】
【冬月初七,西市遇藩人,驚聞弈城傷亡無數,後援不至,秦家軍孤守弈城,血染城河,駭人聽聞,堪為國殤。嗚呼哀哉!】
之後幾日的日雜錄不知道被塞到了的那個犄角旮旯,沒找到,淩芝顏和白汝儀翻了半天,總算找到了玄德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的日雜錄。
【冬月十五,西市關市,南市關市,北市關市,百姓無要事者,不得離坊。】
【冬月十六,朝會停,宮城閉。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七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八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九,無信。】
淩芝顏和白汝儀不知不覺屏住了呼吸,他二人皆出身世家大族,此時已經猜到了部分事實。
聖人病重,邊城失守,內憂外患之時,東宮太子卻無法及時歸來,唯有皇後、三皇子和貴妃在宮城之中。皇後來自乾州姜氏,貴妃則是太原姜氏女,兩姜氏在朝堂之上的勢力幾乎不相上下,當年的唐國,正處在最危急的時刻。
【冬月十七,弈城八百裏軍報五次入城,驛馬蹄聲震撼夜空,星辰俱碎。朝會已停十日,皇城閉,無信。】
【冬月十九戌時,東都所有城門閉鎖,坊門封。入夜,皇城突暴火光,坊外殺聲震天,兵戈馬蹄不絕於耳。憂心惶惶,一夜無眠。】
【冬月廿日,曙光新生之時,應天樓報曉晨鼓響徹天地,坊門開。皇城重開,朝會啟,太子歸,東宮監國。】
【冬月廿一日,東宮詔令青州萬氏馳援弈城,西市、北市、南市開市,百姓鼓舞,如年節欣喜。】
【冬月廿二日,友人來信,稱朝中已定,勿憂。】
雖然只有寥寥數字,但淩芝顏和白汝儀仿佛身臨其境,置身於那驚心動魄的時光裏,如今見到朝堂大定,不由同時松了口氣。
之後的日雜錄又恢覆了往日的話癆風格,起床、用膳、喝茶、逛街、購物,日子過得挺滋潤,二人查閱的日雜錄速度越來越快,過去的時光在手下迅速流逝,很快,就到了第二年的二月。
【二月初五,友人來訪,甚喜,同飲滿碧酒十壇。入夜,友人酒醉,突然痛哭流涕,醉言醉語中聽聞一驚天大案,大駭。】
淩芝顏心都吊起來了,飛快往後翻,之後的日雜錄居然再無關於此案的記錄。
“且慢且慢且慢,待白某想想——”白汝儀團團亂轉,“前白家主喝醉酒就喜歡吟詩作賦,尤擅賦文,這些賦文繁雜字多,不會在日雜錄中,而是收在《皓清詞錄》中,《皓清詞錄》應該在酉字庫!”
二人端著夜明珠,急急忙忙沖到了酉字庫,尋到《皓清詞錄》的閣架,好家夥,這詞錄居然也有六十卷,淩芝顏和白汝儀只能繼續硬著頭皮翻找,這一次只用了半個時辰,就找到了這篇《祭千秋賦》,洋洋灑灑六百多字,字墨豪放,情神悲憤。
淩芝顏無心欣賞文筆,目光飛快在文賦中搜尋線索。
【天降武曲,國之良將,千秋破軍……叛國之罪……荒之大謬……嗚呼……六安徐氏,國之碩鼠,貪婪可怖,軍器腐朽……縱百死,其罪難滅……國之棟梁,慘遭國鼠荼毒,何其冤枉……秦氏英烈,孤城守國,巢傾卵覆,山河同悲,天地慟哭……賊臣惡匪,蟾蠹呱呱,證詞汙穢……竟稱親眼目見良將奔敵,棄厭國土,拋棄家軍,啖之狗屎,放之驢屁(此處省略罵人詞匯百字)……嗚呼哀哉!嗚呼哀哉!】
白汝儀邊看邊記,淩芝顏時不時順出要點,很快就將案情脈絡梳理了出來。
“此案的關鍵證據有兩個,第一,六安徐氏。”淩芝顏指著抄錄道,“六安徐氏負責制造軍器,卻貪墨軍器維護修理費,致使軍器年久失修,是弈城大殤的一大誘因。”
白汝儀:“而且這六安徐氏還將這貪墨軍費的罪名扣在了太原秦氏的頭上。”
淩芝顏:“第二項證據,是弈城守將——也就是秦家軍的主帥秦南音投敵,且有目擊證人親眼看到她投敵——前白家主罵了一百多字,顯然他的證詞才是決定性證據。”
“這太離譜了,哪有自己單槍匹馬去投敵,將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兄弟留下禦敵的?”白汝儀道,“而且適才我讀到幾卷玄德二十八年的日雜錄,再沒有任何關於秦將軍的記載,難道——從弈城大捷之後,秦南音就失蹤了?”
淩芝顏想了想,“不對,秦南音領兵如神,武藝超群,若有她坐鎮弈城,弈城當不至於陷入如此苦戰,所以在弈城大殤——也就是在玄德十月之前,秦南音已經不在弈城了,方才被圖讚國鉆了空子。”
白汝儀:“她去了何處?”
淩芝顏皺眉半晌,搖了搖頭,“最可疑的是這個目擊證人,此人到底是誰?為何憑他的證詞就能定太原秦氏的罪?”
白汝儀盯著賦詞,“賊臣惡匪,蟾蠹呱呱,證詞汙穢……前家主也真是的,除了罵人的話就不能寫點正經的東西嗎?”
淩芝顏嘆了口氣,“不管怎樣,總算確認了六安徐氏與叛國案有關,先順著這條線往下查,錯不了。”
白汝儀又翻了翻《皓清詞錄》,翻到了一篇奇怪的小作,“這是什麽?”
淩芝顏皺眉瞅了半晌,“平仄有些怪,不像是白家主的手筆,倒像是一首野詞山歌。”
白汝儀:“白某倒覺得更像是——軍歌——”
二人正說著,一名侍從匆匆來報,說一名叫明庶的長隨求見的大理寺司直。
明庶跑得氣喘籲籲,遞上了一封信函,“這是鑒書堂剛剛送來的。”
鑒書堂是大理寺新設的專門鑒證筆跡的機構,成立不到一年,只有兩個鑒證技術顧問,都是從民間聘請的文書名家,名氣大,脾氣也大,平日裏都是被人求著辦事的,效率奇低無比,淩芝顏等了快五日,總算等來了結果。
鑒定書上的字跡豪放風流,甚是不羈。
【軍器圖卷簽名與試卷筆跡筆痕鑒比完畢,是同一人。】
小劇場
林隨安:“這夜明珠明明是你送的,為何要說是我送的?”
花一棠:“若說是我送的,白十三郎定然不肯用,萬一看壞了眼睛,隴西白氏豈不是要找花某的麻煩?”
林隨安失笑:“白汝儀又不是你,怎麽可能那麽小肚雞腸?”
花一棠嘆了口氣,“你不懂,男人的妒忌之心啊,很是可怕呢!”
林隨安:“……”
我信了你的邪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